欢迎来到杭州继保电气集团有限公司!

技术文章

新闻导航

防跳回路的工作原理

        防跳是典型的一、二次专业交界面内容,也是现场工作常见的“盲区”。近年来,发生了多起防跳回路不完善导致保护不正确动作,引起了相关专业的重视,出台了众多条例。公众号后台有人在问这个问题,今天就给大家梳理一下。

        防跳是“防止开关跳跃”的简称,所谓“跳跃”是指,当断路器手动或自动合闸在有故障的线路上,继电保护装置将动作跳闸。此时,如果操作人员仍将控制开关放在合闸位置,或自动重合闸装置的触点未复归,断路器将发生再次合闸。因为线路上故障未消除,保护装置又动作于跳闸,从而出现多次“跳合”的现象。其后果是,造成断路器的遮断能力下降或损坏,甚至引起爆炸事故。
 
        防跳继电器的作用是在断路器同时接收到跳闸和合闸命令时,有效防止断路器反复“合”、“跳”,断开合闸回路,将断路器可靠地置于跳闸位置。按照防跳继电器的安装位置,防跳分为操作箱(智能终端)防跳和机构防跳。其中,操作箱(智能终端)防跳,大多数采用串联于跳闸回路的电流继电器启动方式,称为“串联防跳”;断路器操作机构的防跳功能,大多数采用并联于跳闸回路的电压继电器启动的方式,称为“并联防跳”。
防跳继电器的辅助接点一般都串接在断路器的控制回路中,以机构防跳回路为例进行说明。
防跳继电器.jpg
正常防跳过程:
        1)初始开关分位,合闸分闸命令同时发出后,合闸线圈励磁,开关合闸,DL1由闭合转为断开,DL2闭合;
        2)合闸命令依旧保持,由于DL2闭合,防跳继电器K7励磁,K7的常闭接点K71断开,常开接点K72闭合,使K7能够自保持;
        3)由于有分闸命令,开关跳开,DL1闭合,若合闸接点依旧闭合,由于K71断开,合闸线圈不会励磁,开关不会再次合上。
在十八项反措中,条文15.2.11中规定:防跳继电器动作时间应与断路器动作时间配合。其原因是:如果防跳继电器接点切换的速度比断路器辅助触点的切换速度慢时,防跳继电器接点切换的时间为t1,断路器辅助触点的切换时间为t2,动作过程如下:
        1)初始开关分位,合闸分闸命令同时发出后,合闸线圈励磁,开关合闸,DL1由闭合转为断开,DL2闭合;
        2)合闸命令依旧保持,由于DL2闭合,防跳继电器K7励磁,同时分闸命令时断路器跳开,由于t2<t1,因此在K72还未闭合前,DL2已经断开,K7失磁,K71依旧保持闭合,K72依旧保持断开。
        3)在合闸命令下断路器再次合闸产生跳跃。
 
在现场,到底是该用断路器机构防跳还是操作箱(智能终端)防跳呢?
        在Q/GDW 1161-2014 《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》中,条文4.3.7规定,操作箱(插件)的防跳功能应方便取消;11.1.2规定,断路器防跳功能应由断路器本体机构实现。其出发点是:操作箱防跳回路在断路器控制置于就地方式时不能起到防跳的作用,为保证断路器在远方操作和就地操作时均有防跳功能,更好地保护断路器,推荐优先采用断路器本体防跳。考虑到原有部分断路器不满足本体防跳的要求,操作箱内也设有防跳功能,但应能够方便地取消。
        鉴于此,推荐对于未投产设备,应采用断路器机构防跳;对于已投产设备,若断路器机构具备可靠防跳功能,可拆除操作箱(智能终端)防跳回路,若断路器机构不具备防跳或功能不可靠,可保留操作箱(智能终端)防跳。取消操作箱(智能终端)防跳时,应采用短接防跳 接点方法,且取消时应防止误拆、错拆。
       关于防跳的试验方法,首推用分位防跳:将开关置于分位,用短接线接通分闸回路,然后再接通合闸回路,直至储能完成。试验现象是断路器合闸后瞬时分开,不再重合。之所以推荐分位防跳,一方面是试验过程能够囊括合位防跳;另一方面,能够发现防跳继电器的动作时  间与断路器的动作时间不配合问题。

 

继保商务网二维码
长按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